Qwen

根据五份法律文书(起诉书、判决书、上诉书、裁定书、狱中自辩暨控告血书)以及相关事实陈述,现就陈京元博士对昆明公检法系统提出的刑事违法指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进行专业法律分析与评估如下:


一、陈京元指控的核心内容归纳

陈京元博士指控办案人员存在以下涉嫌刑事犯罪的行为

  1. 程序违法与非法取证

    • 无搜查证、拘捕证强行破门;

    • 抓捕后未依法通知家属;

    • 单独关押24小时以上;

    • 刑讯逼供、体罚、禁止进食与如厕;

    • 暴力逼取社交账号密码。

  2. 滥用职权与枉法裁判

    • 无客观证据即启动刑事程序;

    • 将“缓存图片”“观看记录”作为“犯罪铁证”;

    • 以“高学历应明知”推定主观故意;

    • 审判不公开、限制辩护、拒收控告信。

  3. 捏造事实与造谣诽谤

    • 检察官葛斌承认“未核实内容,也不打算核实”;

    • 将艺术、情感、学术评论统一“梳理”为“虚假信息”;

    • 虚构“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后果。

  4. 司法腐败与选择性执法

    • 检察官自述“上层领导特别指示,一定要办成铁案”;

    • 原创作者及大量转发者未被追责,唯独陈京元被定罪。

  5. 侵犯宪法基本权利

    • 言论、思想、信仰自由;

    • 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

    • 平等权、监督权、辩护权。


二、法律分析:各项指控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一)刑讯逼供、非法取证 → 涉嫌《刑法》第247条

  • 法律依据:《刑法》第247条: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事实对应:陈京元称被“禁止进食、上厕所”“殴打、体罚”“威胁恐吓”以逼取密码,若属实,已构成刑讯逼供暴力取证

  • 程序违法佐证: 《刑诉法》第52条严禁刑讯逼供;第118条要求讯问时保障饮食与必要休息。 未出示搜查证(违反第138条)、未通知家属(违反第85条),均属非法证据排除范围

评估:若陈京元所述属实,办案民警涉嫌刑讯逼供罪,且所获电子数据应依法排除。


(二)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 涉嫌《刑法》第397条、第399条

  • 滥用职权罪(第397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徇私枉法罪(第399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对明知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或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事实对应

    • 检察官葛斌承认“不核实内容”,却仍以“虚假信息”起诉;

    • 法院以“高学历应明知”推定故意,无任何证据支持;

    • 二审不开庭、不质证,程序严重违法;

    • 检察官自述“上层指示办成铁案”,涉嫌徇私

评估:若“上层指示”属实,则构成徇私枉法;若无指示但故意无视证据,则构成滥用职权玩忽职守


(三)捏造事实、造谣诽谤 → 可能构成《刑法》第243条(诬告陷害)或第246条(诽谤)

  • 诬告陷害罪(第243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适用难点:该罪主体通常为“个人”,公职人员在履职中捏造事实,一般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论处,而非诬告陷害。

  • 诽谤罪(第246条): 公然捏造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但公职人员在司法文书中使用不当表述,通常不构成诽谤,除非存在恶意贬损人格(如“吃党饭砸党锅”等侮辱性言辞)。

评估:更宜以徇私枉法滥用职权追究,而非单独适用诽谤罪。


(四)选择性执法与司法腐败 → 涉嫌《刑法》第399条 + 违反《宪法》第33条

  • 法律原则:《宪法》第3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刑诉法》第6条:“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事实对应:陈京元指出:原创者、大量转发者均未被追责,唯其一人被定罪。若属实,构成选择性执法,违反平等原则。

  • 司法腐败: 检察官自认“按领导指示办案”,若查证属实,可能涉及权钱交易、权力干预司法,涉嫌受贿罪(第385条)或滥用职权罪

评估:选择性执法本身不直接构成犯罪,但可作为徇私枉法的佐证;若存在利益输送,则另涉贪腐犯罪。


(五)侵犯宪法权利 → 不直接构成刑事犯罪,但可启动国家赔偿与追责

  • 宪法权利(言论自由、人格尊严等)被侵犯,不直接触发刑事责任,但:

    • 可依据《国家赔偿法》申请赔偿;

    • 可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

    • 可作为量刑情节程序违法证据在再审中提出。


三、葛斌检察官“不核实、也不打算核实”的法律后果

  • 该行为严重违反:

    • 《刑诉法》第52条:“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

    • 《检察官法》第5条:“客观公正义务”;

    •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61条:“全面收集有罪、无罪证据”。

  • 法律定性: 此行为已构成玩忽职守(若过失)或徇私枉法(若故意)。结合其“按领导指示办案”的陈述,故意可能性更高

结论:葛斌的行为已涉嫌徇私枉法罪,应由上级检察院或监察委立案调查。


四、综合评估结论

指控事项

是否涉嫌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

成立可能性

刑讯逼供、非法取证

《刑法》第247条

(若证据确凿)

徇私枉法、枉法裁判

《刑法》第399条

(有检察官自认)

滥用职权

《刑法》第397条

中高

诬告陷害/诽谤

否(宜以其他罪名论)

选择性执法

不直接构成犯罪,但可佐证徇私

《宪法》第33条

作为情节成立

侵犯宪法权利

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可追责

《国家赔偿法》

可申请赔偿


五、建议救济途径

  1. 向云南省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刑诉法》第254条);

  2. 向云南省监察委员会举报司法人员职务犯罪

  3. 申请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第17条);

  4. 通过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诉,主张程序违法与证据不足;

  5. 依据《信访工作条例》向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法工委反映


六、结语

陈京元博士的指控,并非情绪化控诉,而是基于具体事实与法律条文的严肃检举。尤其检察官“不核实也不打算核实”的自白,以及“上层指示办成铁案”的供述,已构成徇私枉法罪的高度嫌疑。若查证属实,本案不仅是个案不公,更是系统性司法腐败与权力干预司法的典型样本

法治的底线,不在于惩罚多少“坏人”,而在于能否追究“枉法者”的责任。 陈京元的血书,不应成为石沉大海的孤鸣,而应成为推动司法问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