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re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和【彼得·斯特劳森(Peter Strawson)】是两位完全不同、但在20世纪思想界都极具影响力的学者。他们的名字在中文译名上有些相似,但研究领域、思想传承和核心观点截然不同。
以下是他们的详细区别。
一、核心身份与领域
列维-斯特劳斯:法国人类学家,他是 结构主义人类学 的创始人。他的工作横跨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和哲学。
彼得·斯特劳森:英国哲学家,他是 分析哲学 传统中的核心人物,尤其在语言哲学、形而上学和康德研究方面贡献卓著。
二、主要思想与核心贡献
列维-斯特劳斯:探寻文化的“深层结构”
结构主义方法:他受语言学(尤其是索绪尔)的启发,认为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表面现象(如亲属关系、神话、图腾制度)背后,存在着一个普遍的、无意识的、像语言语法一样的深层心理结构。他的目标是揭示这些隐藏的、二元对立的逻辑结构。
主要研究对象:
亲属关系:认为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源于“交换”,特别是女性的交换,其核心是“乱伦禁忌”。
神话学:他分析了全球各地的神话,认为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所有神话都共享一些基本的、处理人类基本矛盾(如生/死、自然/文化)的思维结构。
著名观点:“野性的思维”并不比“文明的思维”低级,只是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具体性、形象性的科学,后者是抽象性的科学。
关键词:结构、二元对立、神话、野性的思维、无意识。
彼得·斯特劳森:描述形而上学与语言分析
描述的形而上学:他提出“描述的形而上学”任务,旨在描述我们关于世界思想的实际结构,即揭示我们思考和谈论世界时所依赖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框架(如“物体”、“人”、“空间”、“时间”)。
对罗素的批评:他在《论指称》一文中对伯特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经典批判,捍卫了日常语言的使用在哲学中的重要性,认为罗素的理论过于人工化,未能准确反映我们实际使用语言的方式。
“人”的概念:他认为“人”是一个原始的概念,是“躯体”(物质属性)和“意识状态”(心理属性)的共同承载者,反对将心灵和身体割裂的笛卡尔式二元论。
关键词:描述的形而上学、指称、谓词、人格、日常语言。
三、思想传承与影响
列维-斯特劳斯:继承了法国社会学传统(涂尔干、莫斯)和索绪尔语言学。他的结构主义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思想浪潮,如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拉康的精神分析、福柯的早期知识考古学,同时也是后结构主义(如德里达)主要批判的靶子。
彼得·斯特劳森:处于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中心,深受维特根斯坦、吉尔伯特·赖尔等人影响,同时他也是在分析哲学传统内重新激活康德哲学问题的关键人物。他的学生和受其影响的人,如约翰·麦克道威尔,继续在分析哲学中深耕。
四、主要区别总结表
特征 |
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Strauss) |
彼得·斯特劳森 (Peter Strawson) |
|---|---|---|
国籍与领域 |
法国,人类学家(结构主义) |
英国,哲学家(分析哲学) |
核心问题 |
人类文化(神话、亲属)背后的普遍心智结构是什么? |
我们思考和谈论世界的最基本概念框架是什么? |
研究方法 |
结构主义:寻找现象背后的二元对立深层模式 |
概念分析/描述的形而上学:澄清我们日常概念的使用和关联 |
主要研究对象 |
神话、亲属制度、图腾、原始分类系统 |
指称、真理、个体、谓词、人格、自由与理性 |
代表著作 |
《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神话学》 |
《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论指称》、《感觉的界限》 |
思想定位 |
开创了席卷人文学科的结构主义运动 |
分析哲学传统内承前启后的核心人物,复兴了形而上学研究 |
结论:
简而言之,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在宏观上探索全人类文化无意识结构的人类学家,而彼得·斯特劳森是一位在微观上分析我们语言和思想中最基本概念的哲学家。前者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文化会表现出相似的模式,后者则试图阐明我们如何能够用语言来思考和描述这个世界。他们的工作领域、目标和方法论有着根本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