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an-Paul Sartre

基于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萨特是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人物,其思想深刻影响了战后西方社会。他的哲学核心思想可以用一句名言来概括: “存在先于本质” 。以下是其核心教义的简要介绍:

一、核心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这是萨特存在主义的基石宣言。

  • 含义:人不像一把预先设计好的剪刀(其本质是“裁剪”),人没有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本质”或“人性”。人首先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上,然后通过其自由的选择和行动,才为自己塑造出本质。

  • 推论:这意味着人没有借口。你不能说“我天生如此”或“这是命运安排”。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二、绝对自由与责任

从“存在先于本质”直接推导出人的 绝对自由

  • 自由:萨特认为,人注定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不仅体现在你可以选择做什么,更体现在你无法逃避选择——即使“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 责任:伴随着这种巨大的自由而来的是沉重的 责任 。你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也要为全人类负责。因为当你为自己做出一个选择时(例如,选择结婚或选择独身),你实际上是在宣称“这是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的”,你 thereby 为全人类树立了一个榜样。

三、焦虑、疏离与绝望

  • 焦虑:面对无限的自由和沉重的责任,人会感到深刻的 焦虑 ,因为没有任何外在的权威(如上帝、科学定律或道德准则)可以为你的选择提供担保和借口。

  • 疏离:他人也是自由的主体,他们会用他们的目光来定义和评判我,这使我感到被客体化,从而引发冲突。萨特的名剧《禁闭》中的名言“他人即地狱”精辟地表达了这种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与疏离感。

  • 绝望:萨特指的“绝望”不是情绪上的悲观,而是一种态度:即只信赖自己所能控制的事物,对于超出自己意志范围(比如事情的结果、他人的反应)的一切,不抱有任何希望,因为那是不确定的。

四、背叛

萨特强调人应当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自由和责任。而“背叛”则是指 自欺 ,即欺骗自己,否认自己的自由。

  • 例子:一个侍者过分刻板地扮演“侍者”的角色,仿佛这个角色就是他的全部本质。这就是一种“自欺”,他通过躲在“侍者”这个社会身份后面,来逃避他可以选择成为另一种人的自由和责任。

总结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套强调 行动、承担和介入 的哲学。它描绘了一幅令人不安但又充满力量的图景: 人生没有预设的意义,我们被抛入自由之中,感到焦虑和孤独;但正因如此,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真实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这套思想在二战后的废墟中产生,鼓励人们在失去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的困境中,勇敢地承担起创造未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