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Hume

基于大卫·休谟(David Hume)经验主义与怀疑论哲学的核心原则。


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哲学家,也是英国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核心可以概括为: 以彻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导向温和的怀疑论。

其核心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经验主义原则:观念源于印象

这是休谟哲学的基石。他将人类知觉的内容分为两类:

  1. 印象:指我们当下直接、生动、强烈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如感到烫、看到红色)。

  2. 观念:是印象在记忆和想象中褪色、模糊的副本(如回忆烫的感觉、想象红色)。

休谟提出了一个关键原则: 一切复杂的观念,最终都可以分解为简单的观念,而所有简单的观念都必然源于先前对应的简单印象。 这就是著名的“拷贝原则”。

  • 推论:如果一个术语无法追溯到任何感官印象或内心情感印象,那么这个术语就是无意义的空谈。他以此批判了一些传统的哲学概念。

二、对因果关系的怀疑

这是休谟最著名的贡献,也是其怀疑论的集中体现。他问道: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究竟是什么?

  1. 解构因果关系:休谟指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仅仅是:

    • 接近关系:A事件和B事件在时空上接连发生。

    • 接续关系:A先于B发生。

    • 恒常联结:我们反复观察到A类事件后总是跟着B类事件。

  2. 找不到“必然联系”:我们从未在经验中观察到A和B之间存在一种“必然性”的力量。所谓的“必然联系”,只是我们心理上的 习惯性联想 。因为多次看到A后出现B,我们的大脑中就形成了一种期待,当再次看到A时,就 习惯性地 相信B必然会出现。

  • 核心怀疑:因此,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并非源于理性的推理,而是源于非理性的 心理习惯。我们无法用理性为“未来必然符合过去”这一信念辩护(即“归纳问题”)。

三、对“自我”实体的怀疑

休谟将他的经验主义原则应用于“自我”这个概念。他问道:所谓的“自我”,究竟对应什么印象?

  • 他的结论是:当我们内省时,我们只能感知到一系列具体的知觉(如冷、热、爱、恨、痛苦、快乐……),而永远无法感知到一个独立、恒定、不变的“自我实体”。

  • 因此,“自我”不过是“一束或一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接连出现、并处于永恒流动和运动中的不同知觉”的集合。

四、是/应当问题(休谟的铡刀)

休谟在伦理学中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分:从事实陈述(“是”什么)无法逻辑地推导出价值判断(“应当”怎样)。

  • 例如,从“帮助他人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事实)无法必然推出“你应当帮助他人”(价值)。很多道德体系都暗中完成了这种跳跃,而休谟认为这是需要说明和辩护的。

总结:温和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并非要否定一切知识,让人陷入绝望。相反,他的目的是 划清人类理解的界限 。他指出,我们日常生活中依赖的因果关系、自我同一性等,其根基并非牢不可破的理性,而是基于人的自然本能和心理习惯。这种怀疑论是“温和的”,因为它承认:

  • 自然信念的力量:尽管在哲学上无法彻底辩护,但这些本能信念如此强烈,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无法不相信它们。

  • 实践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应遵循这些信念;但在哲学思辨中,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到人类理性的局限。

休谟的哲学深刻地挑战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宗教神学,对后来的康德(称休谟将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