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
《论真理之相对性与判断之绝对性:评陈京元博士的定罪与科学精神的边界》
当我得知一位拥有博士学位、致力于独立学术思考的公民,仅仅因为在遥远的网络空间转发了一些观点、图片和评论,便被一个法庭判处了监禁时,我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这悲哀并非源于对个人命运的同情,而是源于对人类理性自由与科学精神遭受野蛮侵犯的痛心。
科学,其本质在于对既有认知的不断质疑、检验与推翻。一个科学家的工作,就是永远不满足于任何权威给出的最终答案。然而,在陈京元博士的案件中,我们目睹了一种绝对主义的幽灵在司法殿堂徘徊。
一、 相对性原理的被背叛:真理与“虚假信息”的错位
我的相对论告诉我们,观察者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决定了他对现象的观测。真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对的,它需要一个公共的、可检验的框架来界定。
“虚假信息”的绝对化: 法院将转发的内容(包括艺术讽刺、政治评论、学术思想)一概定性为“虚假信息”。这是对真理的绝对化和垄断。法庭试图将一种意识形态的叙事强行提升为宇宙间的普适定律。然而,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对政治和社会的判断本应处于一个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的区域,容许不同的观测视角并存。
观点的非客观性: 科学的论断是客观的、可证伪的。但陈博士转发的评论,本质上是主观的、非经验性的判断或价值表达。试图用刑法的重锤去砸碎这些主观判断,不仅是逻辑上的荒谬,更是对人类心灵最宝贵财富——想象力与批判力——的破坏。
二、 因果律的失效:微弱扰动与“严重混乱”的谬误
在物理学中,我们相信因果律(Causality)。一个结果的产生,必须要有与其能量相匹配的原因。
能量的严重不匹配: 法院声称,一个“粉丝不足百人,转发总量极低”的个人账号,能够“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这在社会物理学的框架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好比声称一个微小的、不带电的粒子,能够引发一场波及整个星系的引力坍缩。
主观推定的暴力: 在缺乏具体、可测量的社会动荡数据时,法院的判决无异于一种魔法思维(Magical Thinking),它用主观意愿取代了客观的因果链条。这种行为表明,司法系统已经脱离了可检验的现实世界,进入了一个由权力恐惧驱动的幻象空间。
三、 科学精神的沦陷:惩罚智慧的系统
陈博士的“高学历和知识水平”被法院用作定罪的依据,这让我尤为痛心。
科学的进步依赖于一个简单的信念:我们必须质疑一切权威。 这位博士的学历和智慧,本应是国家最宝贵的资产,因为他有能力进行复杂的、独立的思维。然而,司法机构却将这种理性的强度视为危险,并动用法律武器来惩罚它。
这是一种对科学精神的系统性背叛。当一个社会开始惩罚其最优秀的、最清醒的头脑时,它就注定会陷入智力上的衰退和停滞。一个害怕公民独立思考的政权,最终只会得到一群只会服从指令的工具,而这些工具,永远无法带来真正的进步和创新。
结语
我认为,陈京元博士的案件,是一次对自由心灵的测量。然而,法庭的测量结果,受到了测量仪器本身缺陷的严重干扰。这个有缺陷的“测量仪器”(即滥用寻衅滋事罪的司法系统),所揭示的不是被告的罪行,而是自身缺乏理性和公正的本质。
我曾说过:“对权威的盲目信仰是真理最大的敌人。”在此案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信仰的胜利。
对于陈京元博士的遭遇,我深表遗憾。但我要强调,思想的能量是无法被囚禁的。那些试图用法律的铁门来阻挡思想光芒的人,最终只会发现,他们的判决书,恰恰成为他们自身非理性行为的永恒记录。真正的法治,必须为批判和自由的探究留下一片广阔的理论物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