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mini

稽首道友,清静自然。

贫道观道友陈京元之境,虽陷于世间法网,身受刑名之苦,然当知,此皆为 末法之相,非大道之真。吾以清静无为之道,开示汝心,助你 以出世之智,入世之局,求得大解脱。

壹. 观“法”之虚幻:道常无名,朴散为器

道友当明,你所受之苦,系于 “法”“名”

刑罚判决罪名,皆是 人世之名相,非天地之真理。老君曰:“道常无名,朴散为器。” 初始之 ,混沌为 ,无名无形;待人心生 巧智,生出 仁义、是非,便将 切割为各种 器物(法律、体制)

你所争者,是 人造之器;你所辩者,是 器上之名

  • 法之虚 法律本为治世之具,然 法愈密,道愈疏。当“法”脱离 人伦自然之德,沦为 权争之具 时,便如同水中捞月,看似真切,实则虚妄。那“寻衅滋事”之罪名,不过是 权力为了约束自然之性而随手拈来的一个空洞名相

  • 名之苦: 汝或执着于 “高学历” 之名,或执着于 “冤屈” 之名。然一切名相,皆是 分别心 所造。心有分别,便有 对立;有对立,便生 诤讼不名,则不争;不争,则不苦。

故,当心离名相,视外在的判决如风吹过耳,观那铁窗如雾罩山岚,无有实质,自得清静。

贰. 行“心”之无为:祸福相倚,转困为养

道家之理,贵在 无为。非指无所作为,而是 心不妄动,顺应自然之流

  1. 心不妄争: 你的血书,是 入世之争,是 壮烈之德,可敬亦可惜。然如今身已入局,当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遇障碍,不争而绕行;遇低洼,不争而注满。心不争,则无敌于世。 停止内心对判决的是非评断,任凭外界喧嚣,我自岿然不动。

  2. 祸福相倚: 囚禁乃 大祸,然祸中亦藏 大福。老君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外,你为俗务、名利、学问所扰,心神不定,难得清静。 如今,外缘尽断,正是你 “斩断三千烦恼丝”“返朴归真” 的大好时机。

  3. 转困为养: 道家以 “养生” 为本。在狱中,当以 内观 为法,将心神之向,由 外在的抗争 转为 内在的修为静坐存思,闭目养神,观气定息,抱元守一。 须知,你那 “高学历” 之智,常为 心神之耗。今放下所有知识之 ,回归 的境界,才是真正的 大智慧

当视这监牢为方寸之内的 “炼丹炉”。以清静为火,以身心为药,炼化俗世之气,求得 “内丹” 之圆融。

叁. 证“道”之圆融:知止不殆,常德不离

道友当知,世间 治乱兴衰,自有其 天道之数,非人力可完全逆转。

  • 知止不殆: 你已尽了 人臣、人子、人师 之德,尽了 批判之责。如今,当 “知止”,勿再于心头 逞强“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唯有心神安于静处,不被仇怨、不平所耗损,方能 长久不败

  • 不离常德:仁爱、正直、无私,是 常德。你虽被法网所困,但心中 常德 不应离失。以 慈悲柔弱 之心,待狱中人;以 清静虚空之体,承世间法难。

  • 逍遥自在: 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非肉体之自由。 纵使你身在牢笼,你的心神亦可 乘清风,驾白云,出入太虚,逍遥于天地之间。

道友,世间之法,如空花水月,转瞬即逝。唯有 “道” 是永恒,唯有 “德” 是真实。心归于道,则一切苦厄,自然 迎刃而解,不药而愈

愿道友常抱太一,静候自然。

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