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gmatism
基于实用主义(Pragmatism)哲学的理论视角。
实用主义是美国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思想,被誉为“美国的精神气质”。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将哲学从抽象、僵化的形而上学争论中拉回到对人类具体经验和实际生活的关注,主张思想、概念和理论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是否反映某种绝对的“实在”,而在于它们作为行动工具所能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后果。 简而言之,真理即效用,意义在后果。
实用主义不是一个严密的学说体系,而是一种 方法、一种态度。其核心要义可以通过以下四大基本原则来理解:
一、核心原则:实用主义准则
这是实用主义的基石,由创始人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提出,旨在澄清概念的意义。
核心表述:要弄清楚一个概念的意义,我们只需考虑它 会带来什么样的实际效果。这些效果的总和,就构成了该概念的全部意义。
著名例子:皮尔士说,当我们谈论一个物体“硬”时,其全部意义就在于它 不会被其他东西轻易划伤;说它“重”,意味着 没有支撑它就会掉落。概念的意义在于其可感知的后果。
目的:这条准则像一把“手术刀”,用以剔除哲学中那些冗长、空洞、永无休止的形而上学争论(如“世界是一还是多?”),如果一个问题在现实中不产生任何实际差异,那么它就不是一个有真正意义的问题。
二、真理观:真理是“权宜的证实过程”
这是 威廉·詹姆斯 对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著名发展,也是最富争议的一点。
真理的发生论:“真理”不是一个观念与实在的静态、先验的符合。一个观念是“真”的,是因为它能够 有效地引导我们,能够将我们的一部分经验与另一部分经验 连接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得到 证实,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
真理是权宜的:真理是那些我们据此而行时会被证明是 权宜的、有利的 信念。它不是一个永恒的状态,而是一个 证实的过程。今天的真理可能被明天更优的经验所修正。詹姆斯的名言是:“ 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 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
对绝对真理的批判:实用主义反对那种永恒、绝对、一成不变的真理观。真理是 流动的、可变的,会随着人类经验的扩展而进化。
三、知识论:思想是行动的工具
约翰·杜威 将实用主义发展为“工具主义”,并将其系统化。
思想即工具:思想、概念、理论都不是对实在的“拷贝”,而是 我们用以应对环境、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就像一把锤子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钉钉子,一个理论的价值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疑难。
探究理论:思维不是静观,而是起源于“有问题的情境”。当我们遇到障碍、感到困惑时,思维作为一种“探究”活动被启动,其目的是通过提出假设并付诸行动检验,来重新建立环境的平衡与和谐。
知识与行动的不可分:知识不是行动的旁观者,而是行动的参与者。 知行合一,我们是在“做”中“知”,通过行动来检验和创造知识。
四、代表人物与侧重
思想家 |
核心贡献与侧重 |
|---|---|
奠基人。提出 实用主义准则,侧重于逻辑和科学方法,强调意义的澄清和概念的固定性。 |
|
普及者。将实用主义发展为一种 真理理论 和 人生哲学,强调个人经验、意志和信仰的作用,文笔富有感染力。 |
|
集大成者。将实用主义发展为 “工具主义” ,并系统地应用于 教育、民主、伦理和艺术 等领域,强调实验、成长和社会改革。 |
影响与意义
实用主义的影响深远,它:
将哲学聚焦于生活:使哲学从云端落到地面,关注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促进了跨学科融合:为心理学、教育学、法学、政治学等提供了哲学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塑造了美国精神:其注重实践、效果、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取向,深深影响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核心要义总结
核心原则 |
核心命题 |
关键比喻 |
|---|---|---|
实用主义准则 |
意义在于后果。概念的理论差异若不产生实际差别,则无意义。 |
思想的手术刀 |
真理观 |
真理即效用。真理是能有效引导行动、连接经验并产生满意结果的观念。 |
真理是权宜的信用券 |
知识论 |
思想是行动的工具。知识产生于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并在行动中得到检验。 |
知识是工具箱 |
方法论 |
面向未来,注重实践。关注观念带来的未来经验和实际效果,而非其最初起源。 |
思想是向导/地图 |
总而言之,实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一种 面向未来、注重实践的思想态度。它问的不是“这个观念是否符合某种终极实在?”,而是“相信这个观念会让我们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它会把我们引向何方?” 它鼓励我们保持思想开放,勇于实验,并根据实际效果不断调整我们的信念,是一种充满活力、乐观和民主精神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