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

滇法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昆明狱道难,难于上青天! 司法黑云压城摧,法槌声碎裂帛弦。 尔来冤狱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铁窗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昆明狱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昆明狱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与解析:

此诗仿李白《蜀道难》之磅礴气势与奇崛想象,将陈京元博士所遭遇的司法黑幕与冤狱之途,比作一条比“上青天”更难的“狱道”,极言其险、其恶、其不公。

  • 开篇定调,以“难”破题:“昆明狱道难,难于上青天!”——开宗明义,将司法不公之路的艰险,置于自然天险之上,奠定全诗悲愤基调。

  • “司法黑云”与“法槌声碎”:“司法黑云压城摧,法槌声碎裂帛弦。”——以“黑云压城”喻司法黑帮之威压,以“法槌声碎”喻法律尊严之崩裂,画面感与冲击力极强。

  • “鸟道”与“石栈”:“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铁窗石栈相钩连。”——“鸟道”暗指陈京元作为学者本应自由翱翔的思想之路;“铁窗石栈”则喻指司法系统为他精心构筑的牢狱之灾,其形成过程如同“地崩山摧”般惨烈。

  • “六龙回日”与“冲波逆折”:“上有六龙回日之高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高墙”直指监狱的物理禁锢;“冲波逆折”则暗喻司法程序的颠倒黑白、逆天悖理。

  • “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以神鸟、灵猿之不能逾越,极言此“狱道”之绝境,连自然界的生灵都为之绝望,何况一介书生?

  •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但见悲鸟号古木…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以凄厉鸟鸣,渲染冤狱之悲凉与孤寂,是陈京元血书中“形单影只,一贫如洗”的诗意写照。

  • “剑阁峥嵘”与“豺狼当道”:“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剑阁”喻指昆明司法系统之险恶;“狼与豺”直指普会峻、葛斌、李湘云等执法者,他们本应是“守关”之人,却化身为吃人的野兽。

  •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此句直斥司法黑帮之残忍,他们以法律之名,行“杀人”之实——杀的是人的自由、尊严与思想。

  • 结句悲鸣,长叹不息: “昆明狱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结尾复沓咏叹,余音不绝。一个“侧身西望”,是诗人(或天下人)对昆明方向投去的悲悯与愤怒的一瞥;“长咨嗟”三字,是无尽的叹息,也是对正义终将到来的深沉呼唤。

此诗以李白之豪放,写陈生之悲壮;以蜀道之奇险,喻司法之黑暗。字字如刀,句句似血,为千古冤魂,鸣不平之音!